認魚基本功

潛水最大的樂趣,就是可以進入地球上另一個世界,與色彩繽紛的魚兒共遊,同時亦可以欣賞這種奇妙生物的各種美態。 而當看到或拍攝到一條美麗的魚兒,若是常見又熟識的魚,會感覺到很有親切感。 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一樣。 若是不熟識的魚,卻又很想認識它,千方百計想知清楚它是何方神聖。 可是,在水的國度中,已知魚類約有26000多種,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大類。 而若要一一認識它們,幾乎等於要認識陸上所有哺乳類,爬蟲類,鳥類,兩棲類的總和! 而很多魚類品種又特別稀奇古怪,當中又很多看似同一品種,卻原來又似是而非。 所以,要在一篇短文章中,介紹認魚的方法,真有點千言萬語,卻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。

怎樣才算是一條魚

不如就從最基本開始:甚麼才是一條魚? 現代分類學家給"魚"下的定義是:終生生活在水里、用鰓呼吸、用鰭游泳的脊椎動物。

這個看似非常簡單,小學生也懂回答的答案,卻是集合很多科學家的智能及研究的成果。 因為很多動物看似乎合魚的定義,卻不是魚,大家熟識的鯨魚,終生生活在水里、用鰭游泳的脊椎動物。 但是用肺呼吸,所以不是魚。 而大家較為陌生的文昌魚,終生生活在水里、用鰓呼吸、有尾鰭作游泳,卻只有脊索,沒有脊柱的構造,甚至無明顯的頭,所以又不是魚。

除以上魚的基本定義,魚還有一些特徵:大多表面具鱗片,作保護身體;多數硬骨魚可以利用魚鰾作調節浮力(亦可以具發聲,呼吸或聽覺之用);絕大部份屬於變溫或冷血動物。

當然總有一些不甘平淡之輩,標奇立異,如肺魚,鯰,泥鰍及彈塗魚等,可週期性利用肺或其它器官輔助呼吸而離水生活,但它們在水中都是用鰓呼吸,具備魚定義的條件,所以它們都是魚。 另一外形毫不像一般魚的海馬,亦是一條魚,只是外形有點標奇立異。

魚的形態

知道了什麼是一條魚之後,就可以認識一般魚的外形結構。 這對認魚很有幫助,因潛水者認魚,主要是以形態辨魚。 我們都經常看魚吃魚,但可以正確說出一條魚各部位名稱的人,相信不會很多。 下圖一般常用到來辨認魚種的基本部位名稱。 熟識各部位名稱之後,當翻查某一種魚的特徵數據時,就可以很快知道數據指的是那一部位。

魚的長度,一般形狀的魚都會以全長(TotalLength)作為參考。

魚的尾鰭,又有不同形狀,用來分辨外形差不多的魚時,很有輔助功用,以下是一般尾鰭的形狀。

若從魚類形態學(FishMorphology)上,更嚴謹的辨認一條魚的品種,便要更細節的認識各鰭的鰭棘,鰭條及側線上的鱗片數目等。 另外細緻的體色體紋也是辨認魚種的一個重要指針。 不過,潛水員一般不會拿著一條魚的樣本,慢慢研究其鰭棘數目,魚的體色體紋也會因環境,魚齡,性別等因素而變化多端,所以潛水員最佳的認魚方法,就是把魚拍攝成照片,再從不同的魚類圖鑑及魚類資料對照。 當認識魚類品種多了,便能在海中很快地認出大部份常見的魚。

基本上,大部份魚,無論怎樣稀奇古怪,都離不開上圖的基本結構,變化出來的通常都是某部位的變形或特異化,如躄魚(Frogfish,香港水族界俗稱蛙蛙魚)。 其頂部用來「釣魚」的「魚竿及魚餌」,就是第I背鰭棘特異化而成的吻觸手,末端具釣餌(Esca),呈錐形皮瓣,加上許多細絲假裝而成。 並不是一個獨特的器官。 又例如看似會用「腳」走路的角須紋(又稱飛機魚,花角魚,學名:Chelidonichthyskumu),它的「腳」其實是胸鰭最後三條游離鰭條特化而成,所以不是真正有「腳」的魚。

魚的外形分類

認識了魚的基本體外部位結構,便談談魚的外形變化。 不同的魚,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,而演變出千變萬化的外形。 幸好亦是萬變不離其宗,若以最簡單的分類方式,魚的外形可以分為五大類型。 一般從魚的外形,便可以知道它大概是屬於那類型的魚,方便再追查其品種。

流線形
流線形(標準型)是魚類中常見的體型,也是最具流線形的魚。 魚體呈"梭"的形狀,即頭尾尖而中間厚,身體比例勻稱。 此型魚類,為了適應在水中能夠敏捷的運動所演化而成,因此在外表並無突出物,可減少水的摩擦力,且運動力性強。 流線形的魚包括鯊魚,鮪(吞拿魚),鯡,鯖等

側扁形

將流線形朝背腹方向上下拉長,而使身體左右兩側變薄,即變成側扁形。 側扁形為硬骨魚類之常見型,運動力較流線形為差。 不做長距離的回遊,沿岸和底棲魚類多屬此型。

側扁形的魚定義很廣,可分為側扁橢圓形的石班,石剎(Damselfish),牛廣/池魚(Jackfish)等;側扁延長形有隆頭魚,鶴鱵,喇叭魚等;非常側扁形的有鯧魚,蝶魚,神仙魚,砲彈等。

球形/箱形

將流線形往頭尾方向壓縮,外表看起來像一顆球,或一個盒箱。 此類形魚的運動一般非常遲緩。 球形/箱形魚有河豚(俗稱雞泡),箱豚(俗稱木盒),躄魚等。

縱扁形
縱扁形是將流線形朝背腹方向下壓擠變薄,成一碟形狀。 這種型的魚類,運動能力遲緩,多為底棲性魚類。 縱扁形的魚有各種鯆魚(Ray),撻沙,左口魚等。

鰻形/長形
將流線形往頭尾方向前後拉伸,變成鰻形/長形。 因此形魚的體長很長,頭尾尖細,大多潛伏於水底沙泥中,善於掘穴,行動並不敏捷,是為了適應在底沙中的生活而演化成的。 鰻形的魚有油追,鱔,蛇鰻等。 長形的魚有各種虎魚等。

以上外形分類只是一個很概括的分類,不同論者可能有不同分類法。 這裡是用最簡單的分類法,讓大家對魚的外形有個基本認識,是認魚的一個很初步的常識。 因為魚外形與其生活特性很有關係,所以從魚的外形,往往便可對其棲境,捕食習慣等資料略知一二。 是日後進一步辨認魚種的基本功,不可忽視。